正派的近义词

正派的近义词有: 正直 朴直 刚直 刚正 端方 正大 方正 正经 高洁 法则 礼貌 梗直 端正 规则 规矩 耿介
正直
公正无私;刚直坦率。《书·洪范》:“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蔡沉 集传:“正直,不偏邪也。”《韩诗外传》卷七:“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 宋 苏轼 《海市》诗:“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鐘。” 郭沫若 《雄鸡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 顷襄王 )的时代,正直的 屈原 更进一步遭受到迫害而被放逐。”指正直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纠正邪曲而使之正直。《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孔颖达 疏:“一曰正直,言能正人之曲使直。”不偏斜,不弯曲。 清 林则徐 《舆纤》诗:“不为丝绳留正直,此身谁到万峰头?” 茅盾 《耶稣之死》:“弯弯曲曲的地方要改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为平坦。”
朴直
朴实率直。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四十韵》:“廷争酬造化,朴直乞江湖。”《朱子语类》卷一三五:“ 嘉 乃 高祖 时踏弩之卒,想亦一朴直人。”《明史·西域传四·沙哈鲁》:“﹝ 沙哈鲁 ﹞山川环抱,饶畜产,人性朴直,耻鬭好佛。” 杨朔 《赤道雪》:“当地人之间自然也有纠纷,裁判纠纷的方法也朴直有趣。”朴实率直。 汉 陆贾 《新语·辅政》:“朴直质者近忠,便巧者近亡。” 唐 姚合 《寄旧山隐者》诗:“我性本朴直,词理安得文。” 宋 苏洵 《上韩枢密书》:“谨撰其説,言语朴直,非有惊世絶俗之谈。”《金史·完颜赛不传》:“平章政事 侯挚 朴直无藴藉,朝廷鄙之。” 明 方孝孺 《送解元振先生还庐陵序》:“ 元振 坦夷愿谅……及其告归,特赐以诗,而以朴直称之。”
刚直
刚强正直。《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夫 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諛。”《新唐书·文艺传中·刘宪》:“ 希象 ,刚直不諂,终主爵员外郎。”《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 临安府 把文案呈上郡王,郡王是个刚直的人。” 赵树理 《张来兴》:“ 老张 师傅名叫 张来兴 ,当年在 亳州 是一把好手,后来因为脾气刚直,得罪了东家。”
刚正
刚直方正。《后汉书·蔡茂传》:“ 茂 喜 宣 刚正。”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大人刚正,不信鬼神。”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郑武安刚正》:“ 武安侯 郑亨 守 大同 ,年已七十餘,刚正有为,一志为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献县 老儒 韩生 ,性刚正,动必遵礼。”
端方
庄重正直。《宋书·王敬弘传》:“ 敬弘 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 桓玄 谓之‘弹棊八势’。”《旧唐书·郑朗传》:“植操端方,禀气庄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看见 顾吏典 举动端方,容仪俊伟,不像个衙门中以下人,私心敬爱他。”《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雪翁 昨日有书子来,説尊驾为人不甚端方,又好交结匪类,自今以后,不敢劳尊了。”
正大
弘正极大。《易·大壮》:“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王弼 注:“弘正极大,则天地之情可见矣。”公正无私。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世远道散,虽志士仁人或少贬以求用,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行,捨之则藏。”端正不邪;正当。多指人的言行。 明 李贽 《与梅长公书》:“真聪明,真猛烈,真正大,不意 衡湘老 乃有此儿,又不意 衡湘老 更有此侄儿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少奶奶却依着正大道理做事,不依从他,这个自是神人共敬的。”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 石永公 每当有群众在他面前拉谈起 石得富 这种‘不正大’的行为,就觉得是给党丢脸的事。”雅正弘大。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文不可无者有四:曰体,曰志,曰气,曰韵。作诗亦然,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雋永。”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 孟氏 而下,唯 周子 之《通书》, 张子 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儔。”
方正
指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管子·形势解》:“人主身行方正……行发於身而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復行也。”《东观汉记·吴良传》:“﹝ 吴良 ﹞以清白方正称。”《旧唐书·儒学传上·徐文远》:“ 文远 方正纯厚,有儒者风。”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崔遵度 性方正,深於琴。”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古代制科之一。 汉文帝 时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者”,多为举荐;后成为制科之一,如 唐 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科”, 清 代有“孝廉方正科”,有举荐和自荐之别,先荐,后廷试。以德行方正为取士的主要标准。正方形;四四方方。《周髀算经》卷上“圆出於方,方出於矩” 汉 赵爽 述:“圆规之数,理之以方;方,周匝也。方正之物,出之以矩;矩,广长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她学得极快,口音清楚,写的字也很方正。” 吴组缃 《山洪》一:“他的脸形方正。”
正经
指儒家经典。以别于诸子百家之书。 晋 葛洪 《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凡此数事,语异正经,其书近出,世人多不信也。”正当;正当的。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以贤君讨重罪,其於人心善,若不贬,孰知其非正经。”《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宝釵 ﹞细想:他只顾把这些‘出世离羣’的话当作一件正经事,终久不妥!”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一:“他‘不是绅缙’,从没干过一件在太太们眼里看来是正经的事。”端庄严肃。 宋 张载 《经学理窟·自道》:“某自今日欲正经为事,不奈何须着从此去,自古圣贤莫不由此始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还是一副正经面孔,望了众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学者和大师们的话是不会错的,‘开心’也总比正经省力,于是乎翻译的脸上就被他们画上了一条粉。”正派。 清 李渔 《意中缘·嘱婢》:“我是人家的丫鬟,落你圈套也罢了,怎么把正经人家的女儿,也是这般做弄起来。”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素园 ,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正式的,合乎一定标准的。《老残游记》第六回:“倘若他也像我,摇个串铃子混混,正经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 朱自清 《中国歌谣》:“其来源我疑心是故事或历史小说,而非正经的历史。” 老舍 《老字号》:“ 钱掌柜 走后, 辛德治 --三合祥的大徒弟,现在很拿点事--好几天没正经吃饭。”真正;确实。《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他一年来在此做买卖两遭,正经在里边歇不的一两夜。”《红楼梦》第五五回:“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呢!”
高洁
亦作“ 高絜 ”。高尚纯洁。《汉书·马宫传》:“ 师丹 荐 宫 行能高絜。” 唐 赵璘 《因话录·角》:“有僧甚高洁,好事因説其先师。” 陈毅 《冬夜杂咏·青松》:“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指高洁之士。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下》:“简练高洁,斥退佞邪。”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有道之世而臻此者,犹不得復厕高洁之条贯。”指诗文风格高古洗炼。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明 唐顺之 《书黄山谷诗后》:“ 黄豫章 诗真有凭虚欲仙之意…… 唐 人盖絶未见到此者也。虽 韦苏州 之高洁,亦须让出一头地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 钱唐 陈文水 孝廉设帐於 香亭 家,性爱苦吟,诗境高洁。”谓风力劲急而霜色皓洁。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法则
亦作“灋则”。制度;法度。《周礼·天官·大宰》:“二曰灋则,以驭其官。” 郑玄 注:“法则,其官之制度。”《荀子·王制》:“本政教,正法则,兼听而时稽之。” 唐 杜甫 《咏怀》之二:“邦危坏法则,圣远益愁慕。”准则;规则。《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宋 苏舜钦 《太原郡太君王氏墓志》:“乃父方正有法则,为世所知。”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法·有德》:“言皆心得而可为法则。” 巴金 《梦与醉·生》:“这个法则是‘互助’,是‘团结’。人类靠了这个才能够不为大自然的力量所摧毁,反而把它征服,才建立了今日的文明。”规律。《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照自然法则,每个人都将死去,但为人民献身,虽死犹生。”榜样,表率。《尉缭子·治本》:“帝王之君,谁为法则?” 唐 元结 《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为当世法则。”效法。《史记·周本纪》:“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则之。”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復值朝廷多事之时,必将开发素藴,以尊主康民,使天下想望风采,謳歌德业,而后世法则其所为,以拯弊乱。”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大臣无耻,凡百士大夫法则之,以及士庶人法则之,则是有三数辱社稷者。”法术。《西游记》第十四回:“盖因那猴原是弼马温,在天上看养龙马的,有些法则,故此凡马见他害怕。”《何典》第十回:“ 罗刹女 愈加快活,便教会他使软尖刀并许多拿人法则。”
礼貌
以庄肃和顺之仪容表示敬意;尊敬。《孟子·告子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 赵岐 注:“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礼衰,不敬也;貌衰,不悦也。”《孟子·离娄下》:“ 公都子 曰:‘ 匡章 ,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赵岐 注:“又礼之以颜色喜悦之貌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五:“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 清 李渔 《蜃中楼·寄书》:“寄信之人,乃 唐 朝侍御史。你须要礼貌他,不可妄自尊大。”今指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恭敬谦虚。如:礼貌待客是商业服务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
梗直
刚直,直爽。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灵应寺》:“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 陈旭 数言其梗直,宜在朝廷。”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玉红册》:“因僕素梗直,从不贪取人家一盃水,故有是遣。” 沙汀 《呼嚎》:“虽则由于性情梗直, 廖二嫂 有时不免冒失,但她也是一个稳扎稳打的人。”
端正
正;直;不偏斜。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愴,终年常端正。”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大修 孔子庙 ,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 清 李渔 《巧团圆·解纷》:“远远望见两箇后生飞赶前来,想是要买我做爷的了,不免坐端正了,好等他来拜见。”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 陶先生 仍旧踧踖的含糊的答应了一声,帽子放在膝上,很端正的坐在屋角的一张圈椅里。”整齐匀称。《史记·儒林列传》:“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去亭六七里,有一端正妇人乞寄载。”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上元夫人 最小女,头面端正能言语。”《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华州 太守 苏护 有一女,生得形容端正,有倾城之貌。”正直不邪。《庄子·天地》:“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 成玄英 疏:“端直其心,不为邪恶。”《汉书·霍光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僕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宋 梅尧臣 《和元之述梦见寄》:“始知端正心,寐语尚不誑。”《清史稿·惠端亲王绵愉传》:“ 同治 二年, 穆宗 典学,太后以 绵愉 行辈最尊、品行端正,命在 弘德殿 专司督责。”妥帖;停当。《水浒传》第二三回:“得蒙抬举,安敢推故?明日打点端正便行。”《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武大 便自去央间壁 王婆子 来,安排端正,都拿上楼来,摆在桌子上,无非都是些鱼肉菓菜点心之类。”《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船上人打点端正,纔要发号开船,只见 李氏 慌对 杨公 説:‘不可开船!’”安排;准备。《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慧澄 清早起来,端正斋筵。”《说岳全传》第十三回:“ 汤兄弟 可先到 昭丰镇 上去,端正了安歇的地方,以便调理。”
规则
仪范;规范。 唐 李群玉 《湘中别成威闍黎》诗:“至哉彼上人,冰霜凛规则。”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儒家从事於文字……自立经学,举史氏之遗轨,依《尔雅》之末流,兼循途径,不失规则。”规章;法则。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九:“在京各衙门,仍照军民粮运见行规则,刊刷易知单册,给与纳户,以便交纳扣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不讲别的,偌大的一个局,定那章程规则,就很不容易。” 鲁迅 《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我没有修炼仙丹,自然的规则,一定要使我老下去。”整齐。合乎一定的方式。 冰心 《两个家庭》:“随后,我又同 亚茜 去参观他们的家庭,觉得处处都很洁净规则,在我目中,可以算是第一了。”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一:“天的周垂,电光玩笑一样,接连地抛动不规则的火带。”
规矩
亦作“ 规榘 ”。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礼记·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 孔颖达 疏:“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榘而改凿!”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乾坤方圆,非规矩之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礼法;法度。《史记·礼书》:“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疆父 为相清正,谨守规矩,自奉如寒士,书卷不释手。”《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但恐外面小家之女,不习里面规矩。倘得于侍儿中择一人见配,此 华安 之愿也。”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她的举动,活泼中仍有规矩。”一定的标准、成规。《韩非子·解老》:“万物莫不有规矩。”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货用金钱、银钱及小铜钱,规矩模样异于诸国。”《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场裡今日早半天就拆了弥封填起榜来了。规矩是拆一名、填一名,唱一名、填一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小花厅原是昔日一个谈机密话的地方…… 敬德公 ,这位起家立业的祖先,创下了一条规矩:体己的亲友们都照例请到此地来坐候。”老老实实,恪守本分。 宋 苏轼 《谢南省主文启·王内翰》:“欲求倜儻超拔之才,则惧其放荡,而或至於无度;欲求规矩尺寸之士,则病其齷齪,而不能有所为。” 巴金 《将军》:“他就在家里规规矩矩地坐下来,拿出那本破旧的《圣经》摊开来读。” 老舍 《老字号》:“ 钱掌柜 ,那样正直,那样规矩,把买卖作赔了。”摹拟。 宋 叶适 《夫人王氏墓志铭》:“盖夫人则象 崇公 ,规矩 曹 郑 ,位夫妇男女之正而安行乎家道之常。” 清 黄鷟来 《赠家尊古》诗:“脱略绳墨跡,规矩出自然。” 姚华 《论文后编》:“自 唐 迄 清 ,几一千年,或绳墨於场屋,或规矩於馆阁,其製益限,其才弥局。”
耿介
光大圣明。《楚辞·离骚》:“彼 尧 舜 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王逸 注:“耿,光也;介,大也。 尧 舜 所以有光大圣明之称者,以循用天地之道,举贤任能,使得万事之正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故其陈 尧 舜 之耿介,称 禹 汤 之祗敬,典誥之体也。” 章炳麟 《魏武帝颂》:“ 桓 文 以一匡纪功, 尧 舜 以耿介称圣。”正直不阿,廉洁自持。《楚辞·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王逸 注:“执节守度,不枉倾也。”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以辨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瀟洒出尘之想。”《明史·唐胄传》:“ 胄 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 岭 南人士之冠。”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九章:“我本来也是痛恨军阀,耿介不苟的人,为什么要找军阀走狗 郭团长 呢?难道吃穿要紧,人格就不要紧吗?”高耸突兀貌。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宫室》:“复道耿介而连云,阿阁穹窿而仰汉。” 宋 晁补之 《和关彦远秋风吹我衣》:“吞若 云梦 者八九,长剑耿介倚天外。” 清 魏源 《天台纪游》诗之三:“四面絶梯磴,千翠环耿介。”原指明亮的甲冑。引申为雄武。《楚辞·九辩》:“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王逸 注:“恃怙众士被甲兵也。” 洪兴祖 补注:“﹝耿﹞明也。 逸 以介为介胄。”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琊城》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衝冠。” 唐 刘希夷 《将军行》:“将军闢辕门,耿介当风立。”心中不安。 晋 潘岳 《秋兴赋》:“宵耿介而不寐兮,独展转於华省。” 南朝 宋 刘铄 《代青青河畔草》诗:“良人久徭役,耿介终昏旦。”《南齐书·褚渊传》:“既内怀耿介,便觉晷刻难推。”
正派解释

指宗族的嫡系。《元典章·诏令一·武宗皇帝》:“咸以朕为世祖曾孙之嫡, 裕皇 正派之传,以功以贤,宜膺大宝。” 明 李东阳 《<锡山钱氏家谱>序》:“国朝 永乐 间,承奉十世孙 文林居士 恒 及其子 梅堂居士 发 又修之(家谱),则略其远世旁裔,而於正派为详。”《西游补》第十五回:“其为家父 行者 之嫡系正派,不言而可知也。”犹正统。指学业、技艺等一脉相传的嫡派。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四诗类苑》:“﹝ 宋 三大家诗﹞体虽不同,而气壮语浑,同出於 杜 ,此则诗之正派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颜子 没,而圣学之正派遂不儘传矣。”谓人品行作风规矩、严肃、端正。 茅盾 《动摇》二:“虽然尽多浮浪子弟,但也有几个正派人。”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办事正派,待人忠厚,一个心眼看人,从不计算别人,也很少想到别人对他耍花招。”

没头没脸的近义词
没头没脸的近义词有:劈头盖脸
狰狞的近义词
狰狞的近义词有:阴毒,凶狠,狠毒,凶暴,狞恶,残忍,凶横,凶残,狂暴,残暴,粗暴,凶恶
没头苍蝇的近义词
没头苍蝇的近义词有:无头苍蝇
没头没脑的近义词
没头没脑的近义词有:劈头盖脸,糊里糊涂,呆头呆脑,无缘无故,无缘无故, 糊里糊涂
征聘的近义词
征聘的近义词有:征请
眉头眼尾的近义词
眉头眼尾的近义词有:眉头眼后
不及的近义词
不及的近义词有:不足
半面之交的近义词
半面之交的近义词有:一面之交,半面之识,一面之交
丢的近义词
丢的近义词有:失
赶集的近义词
赶集的近义词有:闹子
杯弓蛇影的近义词
杯弓蛇影的近义词有:风声鹤唳,杯中蛇影,疑神疑鬼,杯蛇幻影,满腹疑团,弓影浮杯,杯影蛇弓,草木皆兵,楚弓遗影,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疑神疑鬼
土话的近义词
土话的近义词有:土语,方言,土音,乡音
闭门投辖的近义词
闭门投辖的近义词有:取辖投井,取辖投井
安全的近义词
安全的近义词有:安定,安好,安宁,平安,安然,安闲,安适,平和,安祥,太平,安乐,安详,安静,和平
髀肉复生的近义词
髀肉复生的近义词有:无所事事,光阴虚度,髀里肉生,髀里肉生
操作的近义词
操作的近义词有:操纵,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