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的近义词

马虎的近义词有: 大意 粗心 疏忽 敷衍 忽略 忽视 松弛 随便 支吾 将就 轻率 大略 搪塞 纰漏 怠忽 疏漏 冒失 潦草 苟且 塞责 草率 大概
大意
大概的意思;要义。《管子·宙合》:“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粗知大意,又不委曲。” 宋 苏轼 《礼以养人为本论》:“夫礼之大意存乎明天下之分,严君臣,篤父子,形孝弟而显仁义也。” 巴金 《文学的作用》:“我没有留底稿,不过大意我可能不曾忘记。”大志。《后汉书·耿弇传》:“ 弇 因説护军 朱祐 ,求归发兵,以定 邯郸 。 光武 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 王先谦 集解引 周寿昌 曰:“大意,即大志也。”《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县囚繫数百人, 畿 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宋 曾巩 《寄舍弟》诗:“士固有大意,秋毫岂能干!”谓疏忽,不经意。 鲁迅 《伪自由书·言论自由的界限》:“即使有了言论自由的明令,也千万大意不得。” 巴金 《关于<龙虎狗>》二:“敌机好久不来轰炸,大家也就大意了。”
粗心
疏忽;不仔细。《红楼梦》第五五回:“再迟一日,不説你们粗心,反像我们没主意了。” 赵树理 《三里湾·马家院》:“ 小俊 听她妈妈这么一说,也觉着自己太粗心。”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第三场:“大伙儿老说我马虎,其实呀,谁也不能永远不粗心!”
疏忽
亦作“疎忽”。忽略;不留意。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元史》:“《元史》之成,虽不出於一时一人,而 宋 ( 宋濂 ) 王 ( 王禕 )二公与 赵君 ( 赵壎 ),亦难免於疏忽之咎矣。”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只觉得这是一个关键,却因自己的疏忽而轻轻滑过了。”轻率;随便。 清 冯桂芬 《潘母张太夫人墓志铭》:“刑官关係人命,勿恃律例熟,疏忽致貽悔。” 清 钮琇 《觚賸·观人之法》:“盖人未有意气傲慢,举动疎忽,而能成大器、享大名者也。”《红楼梦》第五五回:“众媳妇们方慢慢的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轻慢疏忽了。”
敷衍
1<书>叙述并发挥。
忽略
疏忽;不在意。《汉书·王莽传下》:“朝廷忽略,不輒督责,遂至延曼连州。”《三国志·吴志·周泰传》:“ 策 讨六县山贼, 权 住 宣城 ,使士自卫,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围落,而山贼卒至。”《朱子语类》卷九三:“盖通书人多忽略,不曾考究。” 清 李渔 《怜香伴·搜挟》:“今日务要加严,不可仍前忽略。” 朱自清 《<文心>序》:“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轻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袁宏 始作《东征赋》,都不道 陶公 。 胡奴 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曰:‘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隋书·文学传·王胄》:“ 胄 性疏率不伦,自恃才大,鬱鬱於薄宦,每负气陵傲,忽略时人。”
忽视
不重视;不注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仁智等殿宫》:“虽自命清流,忽视 武英 ,不屑与称僚寀,而时论不谓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独有必不可少之一事,较阴阳平仄为稍难,又不得因其难而忽视者。”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这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手段。”
松弛
松散;不紧密。 曹禺 《雷雨》第一幕:“﹝ 鲁贵 ﹞神气萎缩,肿眼皮,嘴角松弛地垂下来。” 理由 《中年颂》:“她变得更加消瘦了,眼睑渐渐松弛。”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六:“一个木桶,老旧了,木板松弛了,就要肢解开来。”舒放,不紧张。 巴金 《寒夜》二八:“他的母亲吐了一口气,紧张的心略微松弛。” 叶圣陶 《线下·一个青年》:“笑能化紧张为松弛;若把坚冰譬喻紧张的情状,那么一笑就是春温,坚冰碰到春温,就融化为涟漪的波澜了。”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他浑身的筋肉松弛了,暗自庆幸。”引申为松懈、懒散。 巴金 《秋》二六:“疲乏渐渐地征服了他,他的精神松弛了。”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好像学生都染上了松弛懈怠的毒气。”放松;缓解。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自‘八一三’抗战以后,国民党的党禁曾经稍微松弛了一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希望从它那里获得一副麻醉剂,好让矛盾松弛下去。”谓制度、纪律等执行得不严格。如:纪律松弛。
随便
随其所宜。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园篱》:“若值巧人,随便採用,则无事不成。” 宋 曾巩 《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他州皆强赋,民犹不足;君随便开诱,糶者悦。” 明 唐顺之 《公移·牌二》:“其半荒州县,若有穷饥之人,听各随便移食设粥州县。”任意;不经心。《左传·隐公元年》“是以 隐公 立而奉之” 唐 孔颖达 疏:“或言‘张本’,或言‘起本’,或言‘起’,检其上下,事同文异, 疑 杜随便而言也。”任何;无论。 曹禺 《日出》第二幕:“这个时候,随便一个消息可以造成风波,你要小心。” 老舍 《骆驼祥子》六:“她知道他没在车厂里,怎能是一心一意的等着她?假若是随便哪个都可以的话…… 祥子 把头低下去。”简便;简单。《花月痕》第二三回:“你们倒会打算,三个合摆一席,还是随便的席,羞人不羞人呢?”
支吾
亦作“ 支梧 ”。亦作“ 支捂 ”。犹支撑。抵挡;支持住不倒下。《旧五代史·僭伪传三·孟知祥》:“ 知祥 虑 唐 军骤至,与 遂 閬 兵合,则势不可支吾。” 宋 司马光 《乞进呈文字第四札子》:“况今已立秋,兼臣自体当得筋力差胜於前,可以支梧。只是无人扶掖,全拜起不得。”《朱子语类》卷一○八:“如人病寒下热药,少间又变成燥势;及至病热下寒药,少间又变得寒。到得这家计坏了,更支捂不住。”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这路崎嶇,水縈紆,急得我战钦钦不敢望前去;况是棒疮发,怎支吾?”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墓志铭》:“先生屈其经世之业,以支吾八口,泊然不见喜愠之色。” 康濯 《灾难的明天》:“ 春妮子 一扭身支吾着走了。她全身冰冷,没一点劲,回到家里俯在炕上躺着。”引申为抗拒。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词色朗厉,若不可支梧。”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逼得得他忍飢受冷,并不敢半句支吾。”对付;应付。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西贼姦计,大未可量,朝廷当奬励逐路帅臣,豫作支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如此时此际文情艰澁,勉强支吾,则朝气昏昏,到晚终无晴色,不如不作之为愈也。”《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见过 王夫人 ,支吾了一件事,便过来到 寳玉 房中。”排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讲话含混躲闪;用含混闪烁的话搪塞。《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饮食中间, 冯公 问其乡贯出身, 承信 言语支吾,似有羞愧之色。”《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日则同食,夜则同卧,如此三年, 英臺 衣不解带, 山伯 屡次疑惑盘问,都被 英臺 将言语支吾过了。” 巴金 《家》三三:“五婶向他追问,他总是一味支吾,后来五婶追问得急了,他才说是弄掉了。” 郭沫若 《南京印象》十二:“由七点到十二点,足足有五个钟头。大员们的种种拖延或支吾,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义!”犹豫,踌躇。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 张太尉 冷笑:‘我别有道理。待我遮里兵才动,先使人将文字去与番人。万一支吾不前,交番人发人马助我。’”《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一番信到,一番使妾倍支吾;几度诗来,几度令人添寂寞。”窘迫局促。 清 戴名世 《范增论》:“ 项王 欲自帝,则有 义帝 在也;既王诸将,而己亦称王,则无以自别异,於是立号为 西楚霸王 。盖其情见势絀,支吾甚矣。”
将就
勉强。语出《诗·周颂·访落》:“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朱熹 集传:“将使予勉强以就之,而所以继之者,犹恐其判涣而不合也。” 元 郑廷玉 《忍字记》楔子:“罢罢罢,喒将就的饮几杯。” 茅盾 《委屈》:“不,今天找出一件嫁时的衣服,全新的。我想可以拿出去改一改,将就对付了再说。”迁就。 宋 吕祖谦 《与陈同甫书》:“或虽知其非诚,而将就借以集事,到得结局,其弊不可胜言。”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孩儿,你也不比在我跟前,我是你亲爷,将就的你。”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你不将就,你想跟你姐姐一样,嫁出去永远不回头!”引申为应付。《英烈传》第五回:“家贫也备不得齐整棺木,只得草率将就。”接近。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一·岁月阳名》:“﹝太岁﹞在辛曰重光。重,再也;光,新也。言万物将就成熟而再新也。”
轻率
言行随便;不慎重,不严肃。《世说新语·任诞》“ 王 刘 共在 杭 南”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尚性轻率,不拘细行。” 宋 文天祥 《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然凡言语轻率,便有取败之道。”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
大略
大概;大要。《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赵岐 注:“略,要也。”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其妙处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然可道其大略。”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八一:“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远大的谋略。《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酈生 曰:‘吾闻 沛公 慢而易人,多大略。’”《晋书·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朗多大略。” 宋 陈亮 《进<中兴五论>札子》:“臣闻治国有大体,谋敌有大略。”
搪塞
应付;敷衍。 唐 唐彦谦 《宿田家》诗:“阿母出搪塞,老脚走颠躓。”《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张弼 禀渔户 赵干 藏了大鱼,把小鱼搪塞。”《再生缘》第四六回:“望吾皇圣明详察,为臣子者岂敢搪塞朝廷。” 老舍 《四世同堂》二八:“他非常的着急,甚至于忘了先搪塞一下,往后再去慢慢的想办法。”
纰漏
错误疏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两书均有《纰漏》篇,记谬误不合之事。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送高三十五书记》:“ 刘辰翁 云:‘崆峒,犹言一大地也。’紕漏至此,稍知《兔园册》者不为,而世犹宗之,何也?”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建康实录》:“其麤疏紕漏,不可胜摘。”指错误,事故。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一章:“如果不是 小杨 作风严厉,很可能还会出一点小小的纰漏。”
怠忽
怠惰玩忽。《书·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孔 传:“怠惰忽略,必乱其政。”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夫战兢则彝伦敍,怠忽则姦宄作,岂况无君,能无乱乎?”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心志怠忽,则虽已兴已治之餘,衰乱出焉,况欲求其兴且治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倘若是别的皇帝,一般琐细问题大可不问,大臣们对这样事自然会不敢怠忽。”
疏漏
亦作“踈漏”。粗略错漏;疏忽缺失。《南齐书·王晏传》:“ 晏 每以疎漏被上呵责,连称疾久之。”《旧唐书·李淳风传》:“今灵臺候仪,是 魏 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 明 宋濂 《进<元史>表》:“况往牒舛譌之已甚,而他书参考之无凭,虽竭忠勤,难逃疎漏。” 茅盾 《夜半偶记》:“偶然想起,率尔命笔,疏漏必多,聊供当事者参考而已。”轻率,不谨严。《法苑珠林》卷八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后人怪问,漏泄其事; 玉女 遂便求去,云:‘我,神人也。虽与君交,不愿人见;而君性疎漏。’”破漏,破敝。 宋 苏轼 《乞降度牒修北岳庙状》:“自 熙寧 间,因守臣 薛向 奏请,止曾完葺正殿,自餘诸殿及廊廡门宇墙垣,久已疎漏破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 士衡 所得縑帛藉船底。”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这庙如此疏漏,不待倒也,如之奈何?”泄露;走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我和你日间演习,必致疏漏,不是耍处。”粤剧《搜书院》第四场:“只怕仁兄不会走壁飞檐,难入镇台府上,又防万一疏漏,那时反误小姑娘。”引申为脱逃。 清 林则徐 《谕准通行三板仍将奸商扣留》:“该 李倅 、副将等,务必认真查验,毋任含混疏漏,致干重咎外,合行諭飭。”
冒失
匆遽;鲁莽。《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东西抖擞身上的毛……就狠命的往树枝上一扑,扑冒失了,跌了下来。”《天雨花》第二六回:“一时冒失全不察,口中吐出白光明。”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七章:“你别冒失了!同志,现在还不到发狠的时候!”
潦草
草率;不认真。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冰鑑不容心潦草,风簷寧復眼昏花。”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 吴三桂 ﹞以十七年三月朔,郊天即位……适大风雨,潦草成礼而罢。”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三章:“ 杨雪 对这仓促的决定,难免会有一些意见,因为一个姑娘对她一生的大事,总是不喜欢过于潦草。”字不工整。 宋 岳珂 《宝真斋法书赞·龚原<南康帖>》:“遽中作復潦草,尚冀道照,不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落漈》:“‘予有书一册’……言次出诸袖中,尽符籙耳,抄写亦甚潦草。” 茅盾 《<腐蚀>序》:“字迹有时工整,有时潦草。”颓丧,失意。 元 乔吉 《折桂令·自叙》曲:“厌行李程途,虚花世态,潦草生涯。” 清 史麟 《台城路》词:“澹月襟怀,新晴物候,底事吟情潦草。” 李光 《集诗述感》:“ 贾生 年少 阮生 狂,潦草风尘困一场。”
苟且
只图眼前,得过且过。 晋 陆机 《五等论》:“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水浒传》第二十回:“今日山寨,天幸得豪杰相聚,大义既明,非比往日苟且。” 孙中山 《兴中会宣言》:“ 中国 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不循礼法。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二》:“夫 秦 灭先圣之道,为苟且之治,故立十四年而亡。”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树立失权,託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君子进退当以礼,不可苟且,以伤雅道。”随便,马虎,敷衍了事。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今监之者既不指授,修之者又无遵奉,用使争学苟且,务相推避。”《朱子语类》卷一一九:“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若知歌舞二事,原为声容而设,则其讲究歌舞,有不可苟且塞责者矣!”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作者必以为不过两三行而已,何须费心别择?不知如无甚意义,便是两三行也觉赘疣;何能苟且出之呢?”勉强。 清 顾炎武 《岁暮》诗:“流离三十年,苟且图饱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幸邻人怜餽食饮,苟且自度。”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我只要委曲周全你家主一桩大事,并无欺心。若有苟且,天地不容。” 周立波 《扫盲志异》:“等到稍微定定神,他的头一个心思是要冲进房间去,捉奸捉双,亲手拿住这对苟且的男女,好去打官司。”
塞责
尽责;补过。《韩诗外传》卷十:“及母死三年, 鲁 兴师, 卞庄子 请从。至见於将军曰:‘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没矣,请塞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弘 ( 公孙弘 )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宰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此人虽万被诛戮,不足塞责。”对自己应尽的责任敷衍了事。常用作谦词。《明史·张逵传》:“会疏则删削忌讳以避祸,独疏则毛举纤微以塞责。”《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杜慎卿 笑道:‘这是一时应酬之作,何足掛齿?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我久生大病,体力衰惫,不能为文,以上云云,几同塞责。”
草率
粗糙简略。 宋 梅尧臣 《元日》诗:“草率具盘餐,约略施粉黛。” 明 唐顺之 《答曾石塘总制书》之三:“曩者草率奉书,未悉所怀。”《清史稿·允禩传》:“寻因工部製祈穀坛祖宗神牌草率, 阿尔泰 驻兵军器粗窳,屡下詔詰责 允禩 。” 沙汀 《烦恼》:“院子里只有一列三间泥墙茅顶的房子,两端拖出两间草率搭成的偏屋。”轻率,不慎重。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北京 似乎不宜草率前去,看事情略定后再定行止。”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但 半农 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老舍 《全家福》第二幕:“ 王仁利 ? 王新英 的父亲?不要这么草率地下判断吧!况且他们姐弟都说爸爸早死啦!”潦草,不工整。 郭沫若 《<管子集校>叙录八》:“唯 许氏 似喜用破笔焦墨,字迹草率,颇难辨认。” 冰心 《去国·两个家庭》:“我低头一看,桌上对面有两本书,一本是原文,一本是三哥口述 亚茜 笔记的,字迹很草率,也有一两处改抹的痕迹。”
大概
亦作“大槩”。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 宋 欧阳修 《真州东园记》:“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我书其大概焉。”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 柔石 《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这样,他底生活却很优渥地维持着了,大概有十数年。”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来又忝在同班,将来补选了,大概总在一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概 杜 家老太爷已经断了气了,我瞧瞧去。”一般的,普通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要求老师不认做大概学里门生,竟要把我做个受业弟子才好。”
马虎解释

草率,疏忽大意。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 顾局长 的脾气就是一点不肯马虎。” 秦牧 《艺海拾贝·广州城徽》:“虽然艺术是一个整体,不容对某一部分马虎从事,但这点道理却是和‘突出重点’的道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 杨朔 《万古青春》:“没有联络员,耳目眼睛都没有了,你别马虎大意。”勉强;将就。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一章:“此人跑过大城市,识得几个字,马虎念得一段报纸,被看作有学问的人。” 草明 《乘风破浪》四:“唉,算了吧,这一回马虎点算了。”

食古不化的近义词
食古不化的近义词有:刻舟求剑,墨守成规,胶柱鼓瑟,顽固不化,照本宣科,抱残守缺,一成不变,冥顽不灵,泥古不化,生吞活剥,泥古不化, 墨守成规
旅居的近义词
旅居的近义词有:客居,寄居
十风五雨的近义词
十风五雨的近义词有:风调雨顺,十雨五风,风调雨顺
是古非今的近义词
是古非今的近义词有:厚古薄今,厚古薄今
妈妈的近义词
妈妈的近义词有:姆妈
时乖命蹇的近义词
时乖命蹇的近义词有:生不逢时,命途多舛,生不逢时
不及的近义词
不及的近义词有:不足
半面之交的近义词
半面之交的近义词有:一面之交,半面之识,一面之交
丢的近义词
丢的近义词有:失
赶集的近义词
赶集的近义词有:闹子
杯弓蛇影的近义词
杯弓蛇影的近义词有:风声鹤唳,杯中蛇影,疑神疑鬼,杯蛇幻影,满腹疑团,弓影浮杯,杯影蛇弓,草木皆兵,楚弓遗影,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疑神疑鬼
土话的近义词
土话的近义词有:土语,方言,土音,乡音
闭门投辖的近义词
闭门投辖的近义词有:取辖投井,取辖投井
安全的近义词
安全的近义词有:安定,安好,安宁,平安,安然,安闲,安适,平和,安祥,太平,安乐,安详,安静,和平
髀肉复生的近义词
髀肉复生的近义词有:无所事事,光阴虚度,髀里肉生,髀里肉生
操作的近义词
操作的近义词有:操纵,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