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的近义词

标志的近义词有: 大方 时髦 符号 标记 美丽 记号 象征 标识
大方
谓方正之极。《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稀声。” 唐 权德舆 《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大方本无隅,盛德必有邻。”指大地。《管子·内业》:“人能正静……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 尹知章 注:“大方,地也。” 唐 陈子昂 《堂弟孜墓志铭》:“大圆苍苍,大方茫茫。” 唐 孟云卿 《伤时》诗之一:“大方载羣物,生死有常伦。”大道,常道。《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其忠也尽致君之大方,其言也达为政之要道。”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方图讲学,知臣子之大方;庶得周旋,奉君亲之素教。”谓识见广博或有专长的人。语出《庄子·秋水》。 明 高启 《独庵集序》:“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儗,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頡頏者不过二三而已。” 鲁迅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他们说年轻人作品幼稚,贻笑大方。”基本的法则、方法。《吕氏春秋·任地》:“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 宋 曾巩 《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铭》:“转知 抚州 ,其治大方,务除苛去烦。”犹大略,大概。《墨子·非命上》:“天下之良书不可尽计数,大方论数,而五者是也。” 孙诒让 间诂:“大方,即大较也。五, 毕沅 云:当为‘三’之误,即上先王之宪之刑之誓是。”不俗气;无拘束。《红楼梦》第十七回:“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 安公子 不是不会説官话的人,或者説相貌也还端正,或者説举止也还大方,都没什么使不得。”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举动活泼,说话很大方,爽快,却很有分寸。”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儒林外史》第三一回:“ 张俊民 道:‘少爷为人好极,只是手太鬆些,不管什么人求着他,大捧的银与人用。’ 鲍廷璽 道:‘便是门下从不曾见过像 杜少爷 这大方举动的人。’” 赵树理 《地板》:“村里人倒很大方,愿意管我饭,又愿意给你三嫂借一部分粮。”中医称药味较多或药量较大的方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七方》:“大方,﹝ 歧伯 曰﹞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制之小也。”10.茶叶名。原产于 浙 皖 交界之 老竹岭 ,产量甚少。后 安徽 产的茶多用此名。11. 汉 末黄巾起义军的编制名。《后汉书·皇甫嵩传》:“﹝ 张角 ﹞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
时髦
当代的俊杰。《后汉书·顺帝纪赞》:“ 孝顺 初立,时髦允集。” 李贤 注:“《尔雅》曰:‘髦,俊也。’ 郭璞 注曰:‘士中之俊,犹毛中之髦。’” 宋 陆游 《除制司参议官谢赵都大启》:“兹盖伏遇某官学窥圣域,望冠时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迂直之论,固知为时髦所不喜,而安危所繫,曷敢不冒死一言。”新颖趋时。 陶行知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攻破实验关》:“实验这两个字于今是时髦极了。” 何其芳 《我们的历史在奔跑着》诗二:“她很快地熟悉了新的事物,会给自己做一些时髦的衣服。”
符号
记号;标记。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且汉字所以独用象形,不用合音者,虑亦有故。原其名言符号,皆以一音成立,故音同义殊者众。” 柔石 《人鬼和他妻底故事》:“她知道这变象是生命就将终结的符号。”
标记
标明。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吕氏家塾记》曰:‘一日,学院诸生偕往,见石一截,黄色,用木牌标记曰:万年松化石。’”《水浒传》第九四回:“ 宋江 大喜道:‘将军等同赚此关,功劳不小, 宋 某於功劳簿上,一一标记。’”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九章:“这位瘦高挑脸孔白晳有点斯文的迫击炮连连长,正佝偻着身子,拿着一支红蓝铅笔,聚精会神地在军用地图上标记地堡的位置。”标志,记号。 老舍 《骆驼祥子》二:“ 祥子 的心一动,忽然的他会思想了,好像迷了路的人忽然找到一个熟识的标记,把一切都极快的想了起来。”
美丽
美好艳丽;好看。《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於女子。”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昔 枚乘 作《七发》, 傅毅 作《七激》, 张衡 作《七辩》, 崔駰 作《七依》,辞各美丽,余有慕之焉。”《南史·韩子高传》:“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指美女。 唐 沉既济 《任氏传》:“ 崟 姻族广茂,且夙从逸游,多识美丽。”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緑珠 本 梁 氏子。今有 緑珠水 ,相传水旁间产美丽。”
记号
为引起注意,帮助识别、记忆而做的标记。 唐 冯贽 《云仙散录·过厅羊》:“阶前旋杀羊,令众客自割,随所好者綵线繫之记号毕,蒸之,各自认取。”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二折:“风筝儿为记号,依然有,俺两箇相约在梧桐树边头。”指生来就有的皮肤上的深色斑,胎记。 冯雪峰 《从人变猴》:“所以从那时候以来,山上就有了猴子,带着一个红屁股--他们祖先的‘坐吃’的或称‘不劳而食’的光荣记号。”谓用年号纪元。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五:“改元始於 共和 ,记号剏於 汉武 ,后世遵用之。”
象征
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它象征着和平,它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劳动的光辉。”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正如 中国 戏上用四个兵卒来象征十万大军一样。”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 冰心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十)》:“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百合花,那是我们的爱情的象征。”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如 鲁迅 的小说《药》的结尾,以 夏瑜 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迹象;特征。 叶紫 《丰收》:“火样的太阳,将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发了暴躁。什么东西,在这个时候,也都现出了由于热而枯萎的象征。”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浑身上下,最带着艺术家的象征的,是她那对永远如在梦中的迷茫的眼光。”
标识
记号,符号或标志物。用以标示,便于识别。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异号,趣举一名以为标识耳。”一本作“摽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尝梦入冥,吏引至一处,若官府,两廡皆大屋,贮钱满中,各以官为标识。问之,曰:‘此俸禄也。’”《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把盛油的桶儿,一面大大写个‘秦’字,一面写‘汴梁’二字,将油桶做个标识,使人一览而知。” 萧红 《王阿嫂的死》:“在村里, 王妹子 、 愣三 、 竹三爷 ,这都是公共的名称。是凡佣工阶级都是这样简单而不变化的名字。这就是工人阶级一个天然的标识。”标明;做出标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预以红旗插於水中,标识地分远近。”《元典章·刑部四·杂例》:“所养母狗一只,从来不曾咬人,以此不曾标识。”
标志解释

立志。《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 齐郡 明僧绍 标志高栖,躭情坟素,幽贞之操,宜加賁饰。”识别的记号。犹标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从征记》曰: 嬴县 西六十里,有 季札 儿冢,冢圆,其高可隐也。前有石铭一所, 汉 末 奉高 令所立,无所述敍,标誌而已。”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的职业的标志是在他的脖子上的一个很大的肉包。在二三十年前, 北平 有不少这种脖子上有肉包的人。他们自成一行,专给人们搬家。”显示。 杨朔 《前进,钢铁的大军!》:“每件武器也都带着光荣不朽的历史印记,标志着几十年 中国 革命的伟大进程。”《新华月报》1979年第9期:“过早花白的头发,标志着她生活道路的坎坷。”

冰天雪窑的近义词
冰天雪窑的近义词有:冰天雪窖
边缘的近义词
边缘的近义词有:边沿,边际,周围,四周,角落
冰天雪窖的近义词
冰天雪窖的近义词有: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冰天雪地
兵微将寡的近义词
兵微将寡的近义词有:将寡兵微
波动的近义词
波动的近义词有:颠簸,振动,震动,震撼,震荡,摇动,动摇,震憾
兵未血刃的近义词
兵未血刃的近义词有:兵不污刃, 兵不血刃
不及的近义词
不及的近义词有:不足
半面之交的近义词
半面之交的近义词有:一面之交,半面之识,一面之交
丢的近义词
丢的近义词有:失
赶集的近义词
赶集的近义词有:闹子
杯弓蛇影的近义词
杯弓蛇影的近义词有:风声鹤唳,杯中蛇影,疑神疑鬼,杯蛇幻影,满腹疑团,弓影浮杯,杯影蛇弓,草木皆兵,楚弓遗影,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疑神疑鬼
土话的近义词
土话的近义词有:土语,方言,土音,乡音
闭门投辖的近义词
闭门投辖的近义词有:取辖投井,取辖投井
安全的近义词
安全的近义词有:安定,安好,安宁,平安,安然,安闲,安适,平和,安祥,太平,安乐,安详,安静,和平
髀肉复生的近义词
髀肉复生的近义词有:无所事事,光阴虚度,髀里肉生,髀里肉生
操作的近义词
操作的近义词有:操纵,掌握